8月25日,西寧高速控制性工程——大箐隧道實現雙洞掘進突破6000米,標志著這一世界級隧道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,全面進入攻堅沖刺新階段。
大箐隧道全長10051米,為超特長隧道,最大埋深達720米,左右線縱坡均為2.5%,進出口高差達250.35米,是世界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高差之最。隧道設置兩座永久斜井,其中2#斜井全長1448米,為縱坡12.3%的下坡隧道,采用出口向進口單向排水設計。洞身穿越九度地震烈度區,與自治莫-蕎窩斷層、則木河全新世紀斷裂帶平行或交錯,地質條件極為復雜,施工難度與風險極高。
筑牢安全防線,嚴守施工底線。項目積極響應蜀道集團號召,全面推行“機械化換人、智能化減人”理念,配備液壓仰拱棧橋、拱架臺車、鑿巖臺車等大型智能設備。通過反復調試與優化人機協作,實現智能設備效能最大化,在顯著降低作業風險的同時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。同時,項目壓實全員安全責任,構建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。將施工現場劃分網格、明確責任人,把安全責任細化至每個崗位、每位員工,形成“層層負責、人人有責”的責任機制。關鍵工序實行專人帶班監督,確保規范施工。通過常態化監督與考核,推動各項安全措施落地見效,構建起全員參與、全過程控制的安全管理新格局。
借力新質生產力,賦能智慧施工。項目依托西寧高速建設調度指揮中心,打造大箐隧道智慧管理平臺,集成門禁、視頻監控、人員定位、應急通訊及有毒有害氣體監控等系統,實現對隧道內人員、設備、環境等要素的全天候、全方位智能監測。該平臺創新性地將產業工人安全培訓、電子檔案等數據與現場準入管理智能關聯,實現安全培訓與現場管理的跨維度聯動。同時,廣泛應用智能安全帽、機器狗、隧道前置指揮倉、AI無人機、隧道自動化斷面監測系統等智能設備,推動隧道安全監測與風險管控向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極大提升應急響應與協同管理效率。
黨建引領攻堅,凝聚建設合力。寧西公司黨委牽頭成立聯合臨時黨組織,有效統籌業主、監理、設計等單位力量,以“組織共建、項目共促、人才共育”為抓手,把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項目推進的強大動力。通過組建“隧道攻堅黨員突擊隊”,聚焦技術難點與關鍵環節,充分發揮黨員在攻堅克難中的模范帶頭作用。依托“安全示范黨支部”創建,精準劃定“黨員安全責任區”,實現安全監管全覆蓋、無死角。創新“黨建+安全”管理模式,將黨建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,筑牢項目安全防線,讓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。
下一步,寧西公司將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,持續加強安全質量管控,深化黨建引領與智慧施工融合,全力沖刺隧道全面貫通目標,為西寧高速早日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。